0178水利工程2021-07-15 10:57:17
农田抗旱节水灌溉技术
1 “小白龙”浇地
应用“小白龙”浇地,一般是先远后近,灌水过程多用脱节分段法,即把准备好的“小白龙”在灌溉前先分段,一般每段6~10米,在放水前应用“揣袖法”把先有水的管揣入后有水的管中。揣入长度平地浇水1米左右,爬坡浇水可揣2米左右。防止搭接太短漏水或回水时管脱节,灌溉时面水流方向后退脱节进行灌溉。浇完一段、取掉一节“小白龙”。这样浇地,就可以把较长的畦田变长6~10米的短畦。避免长畦畦头水深层渗漏,畦末没有水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灌溉水的均匀度和利用率。
2 地膜穴灌
地膜穴灌就是利用地膜覆盖的放苗孔进行人工灌水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在地膜覆盖的田间,当作物出苗快顶到地膜时,呈“十字型”划破地膜,待苗长出地膜后,再把播种坑扩大为灌水孔,既地膜集流穴。灌水时可每孔根据植株大小人工灌少量水,每亩灌水1次约为3~6立方米,保证作物成活;同时地膜集流穴可以收集天然降水时降到其它部分膜上的雨水,减少蒸发,提高降水的利用率。
3 减地集雨灌溉
在地表水、地下水缺乏或开采利用困难,且多年平均降雨量大于250毫米的半干旱地区和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湿润、半湿润山丘地区,采取“4—1”既4亩旱地取1亩作为集雨场,集雨场做成3厘米厚的混凝土集流面收集雨水,同时建水窖、水窑或蓄水池。利用提水泵配套灌溉设备,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期给作物灌水。这种减地集雨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是缺水山区值得推广的一项新技术。
4 塑料细管渗灌
对目前生产责任制种植分散,规模较小的地块,在地头就地建高度3米左右的蓄水池,田间地下根据作物种植行距,在地下20~30厘米处埋长度不超过百米、管径为10~15毫米、管壁上每隔3 0厘米打一孔径为1毫米左右小孔的塑料细管(半软管),在作物需水季节向蓄水池注水灌溉农作物。此项技术几乎无地面蒸发,所灌水分全部在作物根区附近土壤,水的利用率极高。是一项投资较少,技术简单,家家能做,人人会用的好技术。
雨水收集系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雨水收集系统就是把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得到符合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也就是说收集、利用建筑屋顶、道路、广场等硬化地面聚集的降雨径流,通过收集—输送—净水—储存等渠道积聚,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绿化、景观
走出农田灌溉的误区 走出农田灌溉的误区 一、水浇透,地耐旱 不少农民总认为浇地必须浇透才耐旱,就是说浇一次水上部湿润土壤层要与下部湿润土壤层相接,其实这样浇地极不科学,因为作物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其根系
雨水回收利用都有哪些方式?1、笔笔雨水收集模块雨水蓄水模块是一种可以用来储存水,但不占空间的新型产物;具有超强的承压能力;95%的镂空空间可以实现更有效的蓄水。模块一般是由笔笔再生聚丙烯材料制作而成。通过模块组合可以实现快速建造不同
节水灌溉技术,这两项才是重点! 节水灌溉就是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者收益。它的基本要求就是采取最有效的节水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 从定义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
雨水收集系统可实现城市水资源的补充因为降雨是随机事件,通常很难与用水同步,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输水储存设施将不同区域的降雨径流储存起来作为备用。降水量径流储藏的形式多种多样,传统的储藏方式有混凝土储藏、玻璃钢储藏,这几年新推出了雨水蓄水模块。聚丙
雨水收集的用途及其带来的好处雨水收集在城市环境中,收获通常与一些基础设施的帮助或简单的方法了雨水收集系统来完成的储罐。在此,对于水的集水面积直接关系到蓄水池,水箱和蓄水池。水可以在这里,直到需要或每天的基础上使用的被存储。屋顶我们的家园是的
雨水收集模块应进行大规模推广蓄水池是雨水收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砖砌型蓄水池、石砌型蓄水池、塑料模块式蓄水池等。用地紧张的城市应该采用地下封闭蓄水池——笔笔模块式雨水蓄水池。如今,笔笔模组水箱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优势,
微喷灌溉技术详解微喷灌溉是灌溉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灌溉方式,它的特点是结合了滴灌与喷灌两种灌水方式,从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微喷灌溉系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固定式,一种是移动式。常见四种微喷头
什么是滴灌技术?农业滴灌技术、园林滴灌技术 是目前灌溉行业比较普遍的一种灌溉方式。大家可能都认为滴灌技术最大的优势是节水,须不知滴灌技术最大优势应该是植物水份最大化的吸收。请看下面这张图:为什么滴灌
雨水收集系统的成本计算雨水收集系统基于环保的考虑,是国家一直提倡的节能环保的建设理念,所以选择雨水收集系统也应考虑这方面,一般的雨水收集系统废弃后,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影响周围环境,新的雨水收集模块采用笔笔(聚丙烯)环保再生材料,深埋地下不影
圣博凯斯saintbox
公司地址:
长沙市雨花区环保中路188号
经营模式:
生产厂家
联系电话:
0731-85783205
在线咨询: